娃的10种行为是好事,爸妈若过度干预,反倒多管闲事
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总会发现,宝宝会做一些父母禁止做的事情,而且,有的事情是父母禁止也禁止不了,宝宝还是会去做,这令很多父母感到头疼。
其实,宝宝之所以做这些事情,不是想与父母作对,是因为这些行为是符合宝宝的成长规律,宝宝在天性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做,父母的阻挡反而是不利于宝宝的成长。
父母认为宝宝有哪些恶习呢?
1、吃手
这个现象一般是出现在宝宝一岁之前。宝宝也不是会无缘无故的吃手,在妈妈的肚子中,他们就开始吃手了。在出生后,他们会通过吃手来安慰自己。吃手能够增加宝宝的手指灵活度,有助于宝宝今后对于双手的使用。强制干预反而会使得宝宝延长吃手的时间,无法有效的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。
当然,在吃手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个人卫生,父母要经常给宝宝的双手清洁,给宝宝提供一些安全健康的咬胶代替宝宝吃手等等。
2、往嘴里乱塞东西
这个现象出现在宝宝的口腔敏感期,这是宝宝开始用嘴巴探索世界的时期。一般来说,在两岁之前,宝宝这个行为就会停止,如果父母干预的方式有误的话,会导致宝宝今后采取其他方式来补偿这种满足,比如咬指甲等等,对宝宝身体造成危害。
在宝宝口腔敏感期父母应该保持宝宝身边物品的清洁,尽量在宝宝身边放一些食物,让食物来满足宝宝。
3、扒拉碗筷
在饭桌上,这是一个不礼貌的行为,父母一般会教育宝宝不要扒拉碗筷。其实,宝宝这样做,是因为宝宝想自己吃饭,不想再由父母喂食了。
因此,在这个时期,父母要让宝宝自己学习吃饭的动作,在宝宝出现疑惑的时候,引导宝宝学习正确的吃饭姿势与动作,不要过度干涉宝宝的学习。
4、经常发出噪音
宝宝在生活中经常会无缘无故的发出尖叫声等等刺耳的声音,这让父母感到宝宝在故意调皮,是没有礼貌的表现。因此,当宝宝发出声音的时候,父母总是会强行制止宝宝。其实,这种方式是宝宝表达想得到关注的方式之一,想让父母或者是身边的人关注自己。
父母在面对宝宝这个问题的时候,要注意不要过度的指责宝宝,要尊重他的这种探索行为,自己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到大声尖叫,宝宝是会模仿的。
5、怕生
很多宝宝在成长的时候,都会有怕生的时候,他们会显得很不欢迎陌生人。其实,这个时候,说明宝宝开始有记忆了,能够分辨熟人与陌生人了。
因此,在这个时期,父母不要强迫宝宝去接触陌生人,自己始终要陪伴在宝宝身边,让宝宝慢慢的接受与陌生人见面。
6、喜欢乱扔东西
其实,宝宝在扔东西的时候,需要用到手与眼睛,这恰恰是能够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时候。而且,在父母捡回宝宝扔出去的东西的时候,会建立宝宝对于父母的信任,增加宝宝的安全感。
在这个时期,父母可以准备一个小筐子,专门让宝宝把东西扔进去,扔的准的话,要给宝宝奖励,鼓励宝宝锻炼手眼协调能力。
7、喜欢抽纸巾
有的宝宝喜欢不断的把纸巾抽出来,其实,这是在增加宝宝的手指灵活度,表现了宝宝手指发育更加精细化。
在这个时期,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没用的废纸给宝宝抽着玩。
8、喜欢搂着玩偶
当宝宝过度的依赖玩具或者一些物品而不是父母或者是亲人的时候,就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。
在这个时期,父母要多花时间来陪伴宝宝,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,不要强制让宝宝从物品的依恋中走出来,这样只会让宝宝更加没有安全感。
9、喜欢咬牙
这个行为说明宝宝在这个时期处于长牙的阶段,牙龈感到疼痛,就像通过咬其他物品来缓解牙龈的不适。
这个时候,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安全健康的奶嘴给宝宝咬,或者是准备一些健康的食物让宝宝磨牙。
10、喜欢把东西搬来搬去
这个时候,说明宝宝探索世界的能力在进一步成长,他们开始感受自己探索能力获得成就的快感中。
这个时候,父母要注意宝宝的安全,对于宝宝一些做的合适的行为要给予表扬,增加宝宝的自信心。
宝宝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当然,这个过程并不是尽善尽美的,会有很多父母看不惯的行为,但是,在父母制止宝宝这些行为前,也要多思考一些,这些行为是不是一定对宝宝有害,对于宝宝是不是会有收获,自己在阻止的时候应该采用什么样合适的方式,或者是用什么样的物品或者是方式来补偿孩子。
以上就是必捞严选为大家分享的“娃的10种行为是好事,爸妈若过度干预,反倒多管闲事”相关知识,更多知识可以微信关注“捞乜都掂”服务号,“一分钟育儿知识”公众号。